周一一大早,沈磊又是提前到了办公室,开始里里外外大扫除。
何明来了一看,有点脸红。上周他就没插上手,这周又忘了早点来。
沈磊倒是没有在意这点小事,他把手里的抹布放下, 笑着和何明打了个招呼。
“早,何明。你来得正好,这几个局的回执还没来,你赶紧打电话问问他们怎么回事,再晚就来不及打名牌了。”
今天下午的部机关档案工作专项会,会议通知上周就发了,要求是在周五下班前把参会人员的名字送过来。
但有几个司局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报。
何明应了一声,就去打电话了。
沈磊又默默盘算了一下相关的准备工作,把每个细节都揣摩了一遍,确保一点问题都不能出。
一会儿他还会再拉上吴放一起看看场地。
这种会议开得效果怎么样,一时半会儿没人能看出来。
可开会的时候要是出了什么低级的纰漏,丑闻马上就会传遍整个部机关。
相关的工作人员立刻会被贴上“靠不住”“没脑子”的标签,很多年都摘不下来。
说白了还是那套态度比能力重要的观点。
大家普遍认为,能力不行,还可以培养。
态度不端正,就只能放弃了。
沈磊也不清楚这种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他只能避免自己犯低级错误。
——————
下午的专项工作会如期召开。
何明紧张得呼吸节奏都点乱。
“没事。”沈磊轻轻拍了拍何明的胳膊。
何明小声“嗯”了一声。
何明来部里还不到一年,一直闷头埋在档案里,正式参会还是第一次。
此时各个业务司局的办公室主任、综合处处长都来了。
吴放也混在里面,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显得格外年轻,一眼就能看到他。
毕竟有的老办公室主任头都快秃了。
沈磊拉着何明坐在最后面。
他俩作为工作人员,桌子上没有摆名牌,随时待命。
会议由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陈诚主持,央宣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姚德宇做总结讲话。
所有人都到齐了。开会时间一到,姚部长准时出现。
不迟一分,不早一秒。
他不会迟到,但也绝不会提前过来。
沈磊不知道他是怎么把时间把握得这么精准的,可能是秘书的功劳?
其实这场会,沈磊自己心里也是有些紧张的。
姚部长很忙,这种部机关的内部会议的稿子,只要是按照正常流程报上来的,他基本都会直接同意,不会费神去审核,充分信任下面各司局的业务能力。
而且他业务很熟,稿子真的差到不能用,他也一点不怕,直接把稿子抛开,他自己就能讲,而且也会讲得很好。
一旦有这样的事发生,写稿子的人可免不了会挨一顿骂。
对吴放和沈磊来说,这场会办砸了,就不仅仅是挨骂的问题了。
沈磊可能就不好提要出去挂职的事了。
传出去恐怕就变成了沈磊因为犯了错被机关党委赶走。
而吴放可能更惨,一两年内都不好提拔,说不定就因此耽误了。
可谓损失惨重。
终于到了姚部长发言的环节,他竖起耳朵,专心地听: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
姚部长的发言和他的稿子一字不差。
他继续听着,一直到姚部长全部讲完,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很好,基本没有大的区别。
姚部长只是用自己的话加了一些例子在里面,其他的都没有改动。
散会后,姚部长叫上陈诚书记,两个人一起踱着步子,往办公楼走去。
“陈诚,你们这次的稿子,写的挺好。是谁写的,吴放?”
他知道吴放是机关党委比较能写的。而且陈诚也经常在他面前表扬他。
姚部长和陈诚并排走着,边走边聊。
他的秘书王伯兆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文件夹。
“是吴放带出的徒弟,沈磊写的。”
陈诚说出了一个他没想到的名字。
沈磊?
虽然姚部长分管的司局只有两个,加起来人数不多,工作人员只有六七十个,每个他都见过,但他还是花了一点时间,才想起来沈磊是谁。
“就是那个戴着眼镜,不怎么说话的小伙子吧?挺好。”姚部长有点意外,“你手下又多了一支笔啊!”
陈诚笑着说,“您过奖了。这个小伙子确实能写,但是也有个毛病,是个典型的三门干部,出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没出去历练过,光能写也不行。我正盘算着,给他找个地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