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塞最终没有攻破张煌言的大营!
双方僵持四日,两黄旗死兵几度突破明军阵营,俱为张煌言所击退。最后硕塞甚至当阵斩杀败退的牛录章京四五人,亦无法阻止清军的撤退。
越打不下来,这士气军心就越衰弱。等到第四天广宗败兵跑来,传来尼堪身死,诸军大溃的消息,硕塞就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当面有张煌言数万众,背后有朱由桦十余万之众,军溃矣……
数万清军混杂,往京师奔去。时维风雪,人马争道,僵死于道路者数万骑,以至于有争马而互相残杀亡死。等到硕塞溃至京师,出京九万大军,或死或亡,检点不过四万余,折了一半多。
也幸亏大雪侵道,明军人马既众,后勤又缺,不能北上,不然这四万多骑,也得交代在北直隶的败阵上。
现在怎么办?眼看着京师是守不住了,风雪一停,朱由桦一定会并力北上,直驱京师。固然京师城高池险,可是城内八旗并家口数十万,还有汉民官绅数十万,海一般的人,你就是有百万石存粮也吃不了多久啊。
而且当初那帮顺来投顺,清来降清的官僚,这把保不齐还会卖了硕塞,再投他朱三去。朱三为了快些恢复京师,收容这帮人的可能性也不小。
不管守不守京师,那帮子汉官都带着风险……
先行洗城,把那帮子汉官杀个干净,既减小守城压力,也能够提振一下八旗的士气。等这事弄完了,再商议战守之策。
跟着跑回来的范文程张了张嘴,想要劝谏一二,可是稍微想了想,还是算了,没有这个必要了。满清这把大概率退往关外,这时候再拉拢什么汉族官绅都是浪费。索性杀一个干净,也不算什么坏事。
等南城的汉官并家口十余万杀完,八旗的士气确实大大的振奋了起来,也不可能有人再给朱由桦开门了。
守城?
不能守了,郑森已经打破了高丽门和凤凰城,威逼摩逼天岭连山堡,如果硕塞再不回援,郑森恐怕就要杀到奉天盛京城啦。
一不做二不休,硕塞直接在京师纵火,宫阙万间,北城屋宇,一概化为土灰。然后带着仅存的七万多八旗,以及二十余万家口,向关外撤退。
城内还有十几二十几万汉民,失了住所,如今又是大寒,粮食也无,足够让朱由桦手忙脚乱一阵得了。
而且入了城的朱由桦,还要收取燕山山脉的诸多关隘堡垒,以全京师防御。又要扑灭京中大火,恢复京师,有的忙呢,肯定没空追击硕塞了。
事情果然和硕塞预料的一半,朱由桦的大半精力确实花在了恢复京师上面,但是既然要收取燕山诸锁钥,山海关肯定不能放过吧。
于是遣李定国二万骑,衔尾追击硕塞。不是不想派更多人,而是就剩这点子干粮了,后面需要河南那边开始向北转运才行。
硕塞和李定国且走且战,最后退出了山海关。可惜还没走到宁远,队伍里就内讧了,部分八旗蒙古看到带清这是要完,于是准备拆家散伙。两黄旗的八旗满洲在临清攻打张煌言死伤不少,压制不住,人心又动。
结果一场大乱,硕塞竟然死于乱军之中!
二万余八旗蒙古带着家口,以及劫夺的军帐骡马北上,准备往辽河上游找个地方暂避。最后折腾下来,诸军哗乱,就这么稀里糊涂乱糟糟的跑到了盛京城。
带着盛京城内的家口全部算上,这把完蛋啦,连丁壮带家口,也只剩下二十多万人啦。一多半还都是八旗汉军,虽然是辽民老汉军,可这到底不是和满洲一条心啊。
留守盛京的图海和宁完我一方面立刻拥立博果铎登基继位,号称满清皇帝以及蒙古大汗,同时为将来打算。留八旗汉军在盛京坚守,他们则准备转进宁古塔以及后世里吉林南部的建州地方撤退。
大不了就是再进山罢了,不算什么大事……
很好,两边分家,留在盛京的一众汉军这会子也慌了,去其他地方他们也未必熟悉,留在盛京则是死路一条。
军中的仅存的几个荷兰八旗兵突然建议他们南走咸境道,然后一路往朝鲜南部跑。郑森只夺取了朝鲜三京,并未全盘控制朝鲜,走到朝鲜南部,既可以获得一块安身之地,实在不行还能出海跑路。
说白了就是荷兰人忽悠这帮人,为将来反攻大明找一支好炮灰。一众八旗汉军也觉得不错,或者说走投无路了,转身就跑。
而且这条路还挺好走,当年黄台吉逼迫朝鲜和满清贸易,开辟了江界黑市,同时这一带也有大量的朝鲜和辽东采参夫活动,地方上面有不少零散的小聚居区,在辽东甚至算人烟“稠密”。
进了盛京城的郑森那真是摸不着头脑,这帮龟孙跑哪儿去了?
这帮龟孙为了躲避明军的追击,一路往库页岛跑路,一路往朝鲜跑路。跑到库页岛的直接就屯驻了下来,正好库页岛的春天到了,适宜居住。而跑去朝鲜南部的八旗汉军,在朝鲜南部的立脚不住,最后由荷兰人仲介,带着全部家当南走。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