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活下去至为重要,但是人总有愿意豁出去守护的东西吧!
朱由桦躺在草席上,旁边的老伯父朱恭枵对于彭士奇和苏茂灼先后投水自尽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这两人都是孤身上任,也没有带什么家眷。或者就算想带家眷,李自成三围开封,家眷老小想进城也不能。
到是高名衡的妻子现下也在城楼中,之前还见到他夫人帮大伙儿煮粥。到了这个地步,也顾不上什么男女大防之类的,连周藩宫眷都只能专占一处角落,其他人更不必去提。
似他们这样的佐贰官,到了明末早就属于“恶官”,正经出身的进士往往羞于外任佐贰。第一选择自然是就馆拉翰林,做了翰林前途无量,凭资历熬都有可能熬到三品以上。
第二选择是去台谏,包含都察院和六部各科给事中,官卑而权重,各科的都给事中甚至有封驳本部尚书命令的权限。朝廷大朝开廷议,各科给事中往往也会和尚书大学士们并列一堂,畅论国家大事。
最次的选择则是在京中各部院学习行走,有京中各位同年的带领,又有座师的提携,虽然将来是很难做到阁臣,但是前途还是不错。
甚至州县正堂也是一条出路,州县勘磨资历,才俊者往往擢以道员,尤其是兵备道,几乎就是现下各处巡抚的第一预备役。
而彭士奇与苏茂灼担任的佐贰,还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佐贰,那真就是顶顶卑下的官途了。干三年一任,倒可能有两年半在守城。
这种前途堪忧,几乎就是“苦工”的官员,崇祯与他们有什么恩德?崇祯与他们有什么宠爱?大明的皇帝和他们远隔重山,他们连崇祯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却甘愿为他,为大明而死。
彭士奇说的不错,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这么多人还在为挽救这个大明朝奋斗,而身为宗室的朱由桦,不论是原主还是现身,所想的都是逃亡活命。
你一个姓朱的都不保扶大明,多么让人寒心啊!
咱确实只是个未来人,并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志气与力挽狂澜的本事,但是朱由桦心中难安,既然来的这一遭,应当做些什么,即使微不足道,即使毫无作用。
这开封无法呆了,必须要走,老伯父朱恭枵虽然照顾有加,也是个少见的睿智藩王。但是他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多少豪情壮志,他只想保住河南,保住开封,安心的守着自己的小窝。只愿意在条条框框中寻求些许平衡,得一个安稳。
至于咱的便宜亲大哥朱由崧,尚且依附于潞王,甚至还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袭封诏书,眼下仍旧只是福世子罢了。洛阳失守,福藩国破,他身为世子,并不是那么好过的。
既然宗藩限制着我,那我便要跳出这宗藩!
一定要想法子离开,离开开封这死地!
一夜辗转,几乎不眠,趁着凌晨悄悄投喂了朱恭枵和朱绍烱之后,朱由桦起身。他知道救援一定会来,那么就该早做打算。救援会把在场的众人送到尚未被洪水淹没的杞县,之后高名衡因为坚守开封之功会受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但他会辞官归家。
老伯父朱恭枵在杞县安顿之后上书崇祯,崇祯会命他暂时驻藩彰德府(今河南安阳),然后老伯父在眼见回归开封故里无望之后,心力交瘁死于外乡。
在场的众人将来亦会各有遭遇,不一而足,或投闯,或降清,或忠明……
思绪飘飞,天光微熹,河北的无边水波中出现数只沙船。没水七日,河北援至!
“下官河北援剿诸镇监军御史王燮拜见殿下!”沙船上下来一名壮年男子,面容清隽,微有胡须,方面阔耳,只看样貌,算是时下的美男子。
“竟是王侍御,哎呀哎呀……”朱恭枵想过所有可能来救他的人,就是没想过会是王燮。
这位王燮可是老熟人,原任开封府祥符知县,在第二次开封围攻战时立下功勋。立下的什么功勋呢,说来绝对让人吃惊。当时王燮守卫开封北门,而北门外尚有督师荆襄、陈汝的兵部尚书丁启睿所部三千余众。
这些人马是丁启睿从许昌带来救援开封的,但是当时李自成攻打开封及周边郡县甚急,而丁启睿离开许昌只区区三十里,许昌就被闯贼攻破。他这些兵马后面,跟着许多追击而来的闯军。
王燮见此情况闭门不纳,仅让丁启睿进城。随后为了防止这三千官军投降李自成,立即命城上纵火放炮,击杀这三千官军。
第二次开封之战,城守住了,王燮以守城之功,擢河北诸路兵马监军御史。
各路大员无一人来援救朱恭枵和高名衡,反而是这样一个去年还是县令,今年才监军御史的小官冒险前来。如果不是知道这位将来的作为,朱由桦大概也会对这位仁兄心怀敬意,并感念于他的恩德。
这位王御史和开封府推官黄澍乃是至交,而黄澍在历史上那就是鼎鼎大名啦,先是为了党争用尽一切办法唆使左良玉东犯,使南明顿失中江重镇武昌,又使黄得功无法北上抗击清兵,最后更是一股脑儿的随着左梦庚投清。
之